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5728
在新能源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今日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宣布成功。由该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基于硫化锂正极的高比能长循环全固态锂硫电池,这一突破标志着电动汽车乃至整个储能系统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测试,该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每千克,远超当前市场上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一次充电续航里程可达4000公里,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续航体验。
突破技术瓶颈,引领行业革新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以其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潜在的更高能量密度而备受瞩目。然而,长期以来,正极材料的性能瓶颈一直是制约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次青岛能源所的研究成果,正是针对这一难题的精准突破。
武建飞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硫化锂正极材料,不仅显著提升了全固态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还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材料展现出的卓越能量存储性能,使其能量密度高达600瓦时每千克以上,这一数据远远超出了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水平,实现了超过一倍的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该电池在常温下循环6200次后,其容量仍可保持84.4%,搭配商业化的硅碳负极组装全电池后,常温下循环400次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初始容量的97%以上,展现出了极佳的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
科学创新与产业化并进
此次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实验室阶段,更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化应用。武建飞研究员表示:“推进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技术的研发进程,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他进一步指出,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生产仍然面临一系列科学难题和工艺设备挑战,全固态电池的产业链需要重新构建和完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据悉,青岛能源所的研究团队已经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解决了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目前,全固态软包电池已完成实验室技术创造,进入中试生产线的建设阶段。研究团队正与上下游产业方紧密合作,加速技术的研发和验证过程,力争到2026年底,率先在青岛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批量化生产并投放市场。
市场前景广阔,新能源时代加速到来
随着全固态锂硫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其商业化应用前景变得愈发广阔。据行业分析,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电动汽车及其他高能量需求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广汽埃安旗下吴铂品牌已宣布将于今年发布全固态电池产品,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这一技术的期待和认可。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初步预计,到2025年,固态电池技术将实现商业化,并逐渐向下一代锂电池(锂-金属/锂-空气/锂硫)迈进。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高速增长,有望达到250GWh以上,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青岛能源所的这一科研成果,不仅是我国在高性能电池技术上的又一次飞跃,也为全球能源存储技术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全固态锂硫电池的逐步量产和商业化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标签: 电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